兼职团队   招聘会   招聘公司信息   简历模板   经验分享  

全国 切换城市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兼职资讯 > 兼职技巧

衢商潘廉耻:创业,要学会控制风险

作者:兼职工作网 时间:2023-01-02
大家都说我精明,其实马大哈是做不好生意的。做企业遇到的风险会很大,稍不注意就可能让企业死在某个拐角点上,所以创业人要理性地计算企业的账和风险,这很关键。——老潘  1951年出生,中共党员,大专学历,经济师。1971年在黑龙江省木兰县油米厂工作;1980年在衢州饲料工业公司任科长、副总经理;199

    大家都说我精明,其实马大哈是做不好生意的。做企业遇到的风险会很大,稍不注意就可能让企业死在某个拐角点上,所以创业人要理性地计算企业的账和风险,这很关键。——老潘


  1951年出生,中共党员,大专学历,经济师。1971年在黑龙江省木兰县油米厂工作;1980年在衢州饲料工业公司任科长、副总经理;1992年任衢州市粮食大厦筹建处主任;1994年任衢州市东方大酒店总经理;2000年至今任衢州东方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。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、浙江省优秀企业家、省餐饮行业优秀企业家等称号。


  商迹


  业内人都亲切地称他“老潘”,除了熟悉他以外,更多的是对他的佩服和尊重。在同行人眼里,“精明”二字是他的另一个代名词,对此他不置可否。经营企业几十年来,在他看来,只有精打细算的企业才能一步一个桩走稳走踏实,并且最终走出辉煌。他就是衢州东方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的掌门人——潘廉耻。


  从1994年10月衢州东方大酒店创办之初,潘廉耻就用自己敏锐的商业触觉和天生的经营头脑,走出一条有“东方”特色的经营发展之路:1996年,率先打破衢州市区酒店业三足鼎立的局势;1998年,最早在业内提出“产业多样化”、“多元化经营”;2000年,接手经营惨淡的华联商厦,将之打造成衢州名店——东方商厦;2003年,面临国内“超市大鳄”入衢的激烈竞争,再创佳绩……


  从酒店业到超市业,从超市业拓展至百货业加连锁超市业,“东方”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过。如今,“东方”旗下已拥有酒店、超市、物业、洗涤中心、旅行社等多家子公司,经营办公面积从2000年的1.6万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12万平方米,国有资产增值达130倍之多。


  带领企业走过每一个拐角点,实属不易。但在老潘自己看来,他最引以为自豪的是自己的“心算”能力。如今,老潘平时经常做的事就是翻翻企业的财务账本,这已经成为他的一个习惯。时间长了,他只要看一眼账本,就能准确判断出这个月企业整体的营业额大概多少。这让他能时刻为企业把脉,掌握牢企业的成本和风险。


  “企业要先做精,再做好,再做久,最后做大。”老潘经常语重心长地说,“之所以将‘做大’放到企业目标的最后,是因为目标越大风险越大,如果不经过科学的分析论证,没有必要的组织保证,必然损失惨重。”


  老潘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面直径一米的红色毛主席像章,耀眼的红色让人想起“东方红”这首歌曲。是啊,乘风破浪竞商海,“东方”依旧别样红,这是老潘全部的心血,也是他最大的心愿。


  对话


  79万元的扩张成本


  记者:1994年是衢城宾馆业大发展的一年,东方大酒店也是在那一年诞生的。当时“九重天”、“阳光”、“东方”等几家酒店投资额均在2000万元以上,您是如何在衢州这个有限的市场内迅速站稳脚跟,确立自己的地位的?


  老潘:当时各宾馆在客源上展开竞争,定一个什么价才能既让住客接受又能使酒店有利润呢?


  经过对酒店客源的详细分析和对酒店成本的缜密核算,最后定出了一个以30%住客率为基准的定价:标准房178元/间和198元/间。当时我们的客房有124间,而另外两家宾馆的客房分别是60间和80间,也就是说他们必须提高每间房的房价,才能和我们利润持平。其中一家宾馆的客房价格定在280元/间,他们希望我们也能抬高房价,我们没有答应;为了竞争,最后这家宾馆将房价普遍降到50元/间,这时候我们仍然没有动摇自己的客房价格,因为能计算出,如果我们的客房价格只能保本,那么他们如此低的客房价格一定会让宾馆亏本,之后事实证明确实如此。


  当年的10月18日,东方大酒店开业当月,住客率为40%,获利2万多元,到了12月底平均住客率达到50%,“住在东方”很快叫响衢城。这说明给企业定一个合理的盈利点很重要,企业要学会控制成本和风险。


  记者:2000年,东方大酒店接手濒临破产的华联商厦,并且开设了洗涤中心和家政服务中心,这是出于什么考虑?


  老潘:2000年,东方大酒店当时手头上的现有资金只有区区的79万元。其中50万元用来将华联商厦改建东方商厦,10万元用于建东方洗涤中心和家政服务中心。


  接手华联也是考虑到当时的竞争风险:华联地处交通要道,地盘大;东方紧挨其后,面积小,如别人接手华联改建成酒店,“东方”就会处于包围圈中,唯有背水一战。


  为了扩大企业的相关业务,我们开设子公司,10万元用于建东方洗涤中心和家政服务中心。当时为了东方商厦的改建,企业也向银行借贷了几百万元,子公司能帮助企业盈利,减轻债务负担。另外算下账,开设一家子公司,当年投入10万元,企业的风险就是10万元,而不可能更多,接下来就是盈利了。


  “东方”旗下有多家子公司,考虑的一点就是在多元化的经营过程中尽量减少企业总部的风险。万一出现风险,子公司作为一家有限责任公司,最多就是破产,而不会连累到母公司,就是所谓的“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”。现在有些人将企业摊子铺得很大很大,一旦企业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,就有可能像推翻了多米诺骨牌一样,让整个企业冒上瘫痪的风险。记者:我们知道,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,“东方”就开始致力于节能降耗这一做法,这在当时看来很新,您是如何看待节能减耗对一个企业的影响?


  老潘:节能降耗是我们一直致力做的事,它帮助企业开源节流,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。1995年酒店一年的用水量是12万吨,现在已降至6万吨,而营业额却是过去的5倍。8000万元销售,节能5%就是400万元,给职工做福利多好!


  节电、节水、节汽,大到建立详细的室内温度标准,建立能源使用巡视检查制度;小到改进日常操作中浪费能源的操作习惯,使用节水型坐便器,改变员工浴室用水管理方式。


  另外还有更多的节能小智慧。如铺设地毯多下来的边角料,拼接起来垫在茶几下面,既时尚美观,又可及时更换。选用灶具自动离火节能器,避免厨师在烹调过程中的空烧,节能效果比原先递减30%。“东方”各连锁酒店屋顶,有着一排排太阳能热水器、一座座空气源热泵,制冷机、变压器排出的热量都变成酒店可用的热水。


  近几年来,“东方”已先后投入500多万元,实行技改和学习创新。去年1月至10月,每万元营业收入能耗占比为3.97%,比2009的占比4.30%又下降0.33%。“东方”的节能减排工作走在全行业前列,2009年被浙江省政府授予节能先进单位称号,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饭店业企业。


  危机下的“东方计算”


  记者:2008年,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危机,而“东方”却是收获连连,这其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?


  老潘:2003年,国内超市“大鳄”开进衢州,对衢州的超市格局形成冲击,作为衢州的本土企业,我们作出了向农村扩展“东方”连锁店,并且将东方商厦从仓储型超市定位于做百货。这两个决定促使了“东方”的大踏步前进。到2008年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企业的原始积累。金融危机时,许多企业提出“抱团取暖”的说法,而这时我们已经计划出手,收购资产了。


  现在与“东方”一巷之隔的诸多地产已被“东方”收入。金融危机期间我们收购的地产多达1万多平方米,这为“东方”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

  记者:近几年来,我们在各个小区看到了越来越多的“东方”社区连锁超市,这种社区超市的发展是否是“东方”继“千镇连锁超市”后的又一举措?


  老潘:2007年底,我们看中了衢州快速发展的规模住宅小区,以“社区超市”的模式重返衢城中心,与外资超市展开正面竞争。当年12月,世通华庭店作为第一家“东方”社区超市“出炉”,取得不错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。仅在衢州市区至今已开出新湖店、和谐店、松园店等十几家社区超市。


  2008年东方商厦在基本完成社区门店布局的基础上,迈出了跨区发展的步伐。相继开出了开化店、江山店、常山店等等。这让“东方”赢得了广阔的农村、社区、县域市场。2009年,我们又提出与房地产开发商强强联合,你卖房我开店。你借助东方品牌入驻增强宣传效应,我借助你给出的店面低租金,以此来降低“东方”扩张成本,并达成双方的最终双赢,从现在来看,这个举措的效果很好。


  记者:从去年起,“东方”开始生产“衢佬大”食品系列,并且卖得很好,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?


  老潘:自己加工放在自己超市卖。在产品竞争血腥的时代,换一个人换一个企业试试,恐怕没那么轻松,要冒很大风险。


  我们有销售网络有销售终端,无非把产业链接通和延伸而已,大大节约了营销成本和配送成本。所以“衢佬大”食品系列从生产到上市可谓一气呵成:4月份筹建食品厂,6月份拿到生产许可证,7月份生产,8月份在“东方”内的各个货柜上架。短短几个月,销售就达700多万元。


  心中时时有本“财务账”


  记者:您平时是通过什么方法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?您认为“东方”之所以一路过来都稳步前进,最主要是得益于什么理念?


  老潘:我平时没事就喜欢翻翻公司的财务报表,时间长了,企业员工的工资待遇、每件产品的成本毛利,公司日常开销的水电费等等都了然于心。许多企业主总是要等到财务报表出来后才知道企业的经营情况,这样会比较被动。


  经营一家企业首先就要测出企业的保本点,低于这个点就意味着企业亏本。我们会制作每个月的营业额曲线图,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企业可以保本,什么情况下企业债务可以还清。“东方”之所以一路走来都稳步前进,最大得益于“东方”将企业定在“先做精,再做好,再做久,最后做大”的理念。将“做大”放到最后,是因为“做大”的前提是必须把企业成本控制住,只有这样,企业在做大后才会良性循环,成本还会进一步再降低。


  记者:在您看来,现在许多企业,特别是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时常出现资金链断裂,出现“一分钱难倒英雄汉”的窘境,这归根结底是因为什么?


  老潘:许多企业容易冲动,经济形势好的时候,盲目地不计成本地投入项目,最后才知道自己当初是冒了多大的风险。这种现象在当今的民企中出现比较多。


  就拿我国民企发展史上曾经许多优秀的企业来说,也会出现这样冒进的问题。比如曾经轰动全国的巨人集团。1992年,处在事业之巅的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决定建造巨人大厦,最初的计划是盖38层,在许多人的怂恿下,这栋楼的设计从38层到了最后的70层。在当时,盖一座38层的大厦,大概需要资金2亿元,工期为2年;可是盖70层的大厦,预算就陡增到12亿元,工期延长到6年,这不但在资金上缺口巨大,而且时间一长,充满了各种变数。之后巨人大厦资金告急,史玉柱决定将企业经营方面的全部资金调往巨人大厦,企业业务因资金“抽血”过量,迅速盛极而衰。而盲目投建巨人大厦成了企业身败名裂的重大决策失误。


  冒一些不理智的风险。归根到底就是没有预测好企业的风险盲目追求发展速度,然而目标越大风险越大,如果不经过科学的分析论证,必然损失惨重。


  记者:现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时有变化,您觉得一个经营者该如何面对这一变化,在变化中如何控制企业风险?


  老潘:经济形势好的时候,不要头脑过热,更不要盲目发展,这个时候要考虑到经济形势最不利的时候,你的企业是否还承受得起。比如在国家货币政策宽松时,贷款利率低,企业在贷款前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当银根紧缩时,利率提高,你的企业是否还能承受高额的银行利率,这要经过精心计算,企业主要对自己的企业心中有本财务账。


  不仅是企业,就拿普通市民来说,投资也要懂得控制风险。最近内蒙古包头出现民间借贷风暴,高利贷维系的1596人13.5亿元民间借贷化为泡影,又一个民间借贷的悲剧。


  其实,这种悲剧是可以避免的,因为理性的投资人可以计算得出其中隐藏的巨大风险。一般良性运转的企业利润率应该大于借贷利率。3分利,意味着要承担的年息高达36%,而企业一般的利润率大约在10%左右,当一家企业融资之初利润还达不到10%,借贷利率远远超过企业利润率,有些民间借贷还出现4分利、5分利,长期背负,必然陷入“今天借,明天还”的恶性循环,雪球越滚越大,直到最后再也支撑不住,把自己压垮,投资者也跟着遭殃。


  记者:您对“东方”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有什么期望?


  老潘:去年“东方”产值6.2亿元,上缴税利7000多万元,税利同比上年增长71.9%,税收额度排到衢州企业第19名。税收上缴的额度能体现出一个企业当年的利润额度,“十二五”我们的目标是:销售收入20亿元,实现利税2亿元。

Copyright 2005-2020 All Rights Reserved

赣ICP备19000462号-1 兼职工作网(www.jzjob.com)

QQ客服:6580-290 有事情请找我!